澜沧江·湄公河,发源于中国青海省,一江连六国,是通往东南亚的黄金水道。澜沧江不仅有两岸壮丽秀奇的风光,还有潜藏在江水里丰富的渔业资源,然而受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,澜沧江土著鱼的生存岌岌可危。为此,西双版纳州积极联合养殖企业竭力救护珍稀鱼种,励志竭精还澜沧江土著鱼一个“春天”。
在勐海县勐混镇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区中,有一处陈列鱼缸的走廊,这里展示着中国结鱼、双孔鱼、叉尾鲇、大鳞高须鱼等十余种云博水产近年来繁殖成功的澜沧江珍稀土著鱼。这也是云博水产八年多来救护驯养澜沧江土著鱼的见证。
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云清
“我们从2013年开始收集澜沧江土著鱼。当时听很多渔民说澜沧江的鱼越来越少,就怕它慢慢地没有了。我们当时就想还是要把鱼种保护下来。” 2015年,云博水产成功繁育出第一条土著鱼——叉尾鲇,实现了土著鱼繁育零的突破。如今,在云博水产的养殖基地里,曾经濒危和稀有的裂峡鲃、丝尾鳠、滨河缺鳍鲇、湄南缺鳍鲇、云南吻孔鲃、哈氏方口鲃、大鳞结鱼等14种澜沧江珍稀濒危土著鱼,通过人工繁育摆脱了消亡的命运,留住了根脉。
自2012年公司正式成立至今,云博水产已经发展成为鱼苗年生产总量45亿尾,产值2200万元,成品鱼年销售1200余吨,产值达2400余万元的优秀企业,并荣获“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”“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是全省首个开展创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企业。
本着“保护澜沧江土著鱼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”的发展理念,云博水产累计自筹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用以开展澜沧江土著鱼的救护、收集、驯养、繁育研究工作,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。2015年至今,为社会各界无偿提供大鳞高须鱼、丝尾鳠、中国结鱼、双孔鱼、叉尾鲇、裂峡鲃等价值320余万元的土著鱼苗44万余尾,用于开展澜沧江流域增殖放流活动。
“我们每年赠送老挝南塔省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澜沧江土著鱼,还进行了养殖方面的培训。下一步,我们希望能和澜沧江沿线的其他国家也进行合作,研究澜沧江土著鱼的保护和利用。企业必须要做到取之于江、用之于江、还之于江,要把鱼放回到江里,保持澜沧江种群生物多样性,为了子孙后代,保护好这些鱼类,是我们应该去做的。” 2016至2021年,西双版纳州在澜沧江流域组织开展了90次增殖放流活动,投放澜沧江土著鱼892.46万尾,投入放流资金721.13万元,为有效保护和补充澜沧江·湄公河鱼类种群数量,促进资源的稳定和恢复,增加渔业产量,增加渔民收入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保障措施。
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祁文龙
“大家都知道澜沧江一江连六国,西双版纳作为我国面向下游国家的窗口,在澜沧江的渔业资源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,在增殖放流、土著鱼饲养繁殖研究、渔政执法等等方面做出了非常显著的成效。”
|